人民幣自由兌換

2023/2/15 19:06:27 3 0評論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意義  貨幣兌換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不可兌換,二是國際收支項目可兌換,三是完全可自由兌換,即在常規項目和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定義貨幣可兌換,將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確定為最低級別的可兌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議第八條規定了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的具體要求
綜上所述,未經基金組織同意,各成員國(或地區)不得限制國際交易的支付和資金轉移;二是不得實施歧視性貨幣措施和各種匯率措施;第三,任何成員都有義務贖回其他成員國持有的經常項目下本國貨幣的結算
即兌換外國持有的本國貨幣
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要求取消對短期金融資本、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造成的外匯收支的各種兌換限制,使資本能夠自由出入境
在具體實踐中,一些國際儲備貨幣在國際化進程中仍然對資本項目下的交換實施了一些必 外匯入金流程要的限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沒有嚴格界定
  中國外匯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1996年,人民幣在經常的國際收支項目下實現了可兌換
然而,中國的國際貿易和投資規模迅速增長,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客觀地要求人民幣盡快實現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
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所面臨的障礙  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實現資本項目對外開放至少應具備以下條件:通貨膨脹率低、利率合理、價格合理、國內金融體系健全、宏觀調控能力強、資本市場發達、外匯收支總體平衡、微觀企業機制靈活高效、完整有力的金融監管和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實力不能完全滿足貨幣自由兌換的要求,資本項目的開放也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
主要是:
  1.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形成機制不完善
在目前的結售匯制度下,人民幣匯率水平并不是完全反映外匯市場供求的均衡匯率
國家對市場主體持有和使用外匯仍有許多限制
決定人民幣匯率的銀行間外匯頭寸市場被幾家大銀行壟斷,匯率缺乏真實性
在這種情況下,資本項目的開放將導致外匯供求失衡和外匯市場混亂
  我國目前的利率形成機制還沒有完全市場化,通過利率杠桿調整國內資本流動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很難通過利率和匯率的相互影響來調整國際資本流動
國內利率水平與國際比較仍存在差距,缺乏穩定性
資本項目開放后,當國內利率高于國際水平時,會導致大量外資涌入,影響國內市場,誘發通貨膨脹;當國內利率低于國際市場利率時,會導致資本外逃和貨幣貶值,嚴重時會導致金融危機
  2.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近年來,適度緊縮的貨幣政策有效遏制了中國的通貨膨脹,但不斷增加的財政赤字仍存在通貨膨脹的隱患
在貨幣價值穩定的基礎上開放資本項目,必然導致大量外資流入和外匯儲備增加,增加基本貨幣的外匯占用,增加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3.國內金融市場不完善
資本項目的開放將使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將很快傳遞到中國,健康的金融市場體系可以更好地應對各種影響,具有自我減震作用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金融機構類型單一,壟斷力強;金融產品種類稀少,交易量小,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金融機構尚未建立適應國際競爭的機制;短期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的發展仍然很幼稚,央行無法通過它們進行有效的監管
  4.微觀經濟主體缺乏活力
企業是微觀經濟活動的主體< 外匯邦返傭網/br>由于長期的計劃經 外匯開戶流程濟體制,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普遍效率低下
目前,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損失慘重
由于缺乏自主權、管理不善等原因,企業沒有靈活的機制來適應資本流動、資本價格變動和匯率變動的影響,國際競爭力非常薄弱
  在這種情況下,開放資本項目將使國有企業更加困難
當然,政府可以通過優惠政策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支持,但在國家的“保護傘”下,企業會變得更加軟弱
同時,也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增加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必要性  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是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的客觀要求
  首先,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是塑造中國良好的對外開放形象,增強中國與國際社會政治經濟交流的需要
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使我國外匯管理制度符合國際慣例,基本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
世界貿易組織于1997年制定了《金融服務協定》,主要內容包括:允許外國在本國設立金融服務公司,按照競爭原則經營,所有金融業務對外國資本開放;實施國民待遇 外匯出入金教程網,外國公司也有權與國內公民同等進入國內市場,向進入國內金融市場的外國資本公布所有相關法律、法規或行政命令,進入本國金融市場的外國資本規模和數量不得受到限制
近年來,有關規定進一步規定和要求外匯資本流動和交易便利性,敦促成員國重新審視和放松可能大大阻礙外國金融機構有效進入市場的資本控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將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并寫入公司章程
中國將允許外資銀行在2005年前經營銀行零售業的全方位服務業務,并允許外資銀行在2005年前經營人民幣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 外匯交易流程資本項目的控制違反了國民待遇原則,也大大降低了限制貨幣兌換和跨境資本流動的有效性
  二是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是改善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經營環境,擴大引進外商投資規模的需要
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需要更加開放公平的市場經濟,以及自由、寬松、平等競爭的金融環境
  第三,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有利于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價值穩定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信心
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進一步放松外匯管制,意味著政府控制開放經濟的能力日益增強,樹立政府堅定不移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良好形象
  第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的外匯管理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
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開放了銀行、證券、保險、商業、中介服務等領域
中國利用外商投資渠道增加
除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貸款外,發行境外債券和股票的融資數量大幅增加
我國資本流動規模的快速增長和流動性的不斷提高迫切需要放開對資本項目的控制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可行性  (一)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可行性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在國際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從1997年的7.2萬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萬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近五年來,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7.7%
一個國家的貨幣價值是否穩定取決于國家的經濟實力
人民幣價值的長期穩定是建立在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上的;中國財政收入從1997年的8651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18914億元,平均每年增加2053億元
財政收入的急劇增加增強了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能力;我國對外貿易日益擴大,對外經濟交流日益頻繁
1997年,中國的進出口份額在世界上排名第十
經過1997年至2002年的努力,中國的進出口份額躍居世界第五
強勁的進出口趨勢和國際投資地位可以直接促進中國貨幣在世界上的廣泛應用;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
到2002年底,國家外匯儲備已達2864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達3000億美元
此外,居民手中還有8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企業手中還有8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充足,保持良好的增長趨勢,有利于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事務中的聲譽,有利于應對突發事件,防范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有利于提高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監管能力
經濟快速增長、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豐富、金融政策穩定、低價運行等因素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聲譽
在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被廣泛用作硬通貨的支付和結算
因此,可以說,人民幣已經是一種區域性的自由兌換貨幣
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交流的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人民幣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
現階段,必須為人民幣自由兌換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使得人民幣自由兌換不宜過快
  (2)人民幣自由兌換不宜過快的原因分析  首先,受自身實力的限制,人民幣短期內不會成為國際支付中的硬通貨
由于中國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集中,與中國對外貿易十大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70.1%,幾乎都是發達工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
根據外匯交易的不對稱規則,雙方將使用強勢貨幣
除馬來西亞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地位都高于人民幣
當中國與他們交易時,大多數只能以對方國家的貨幣結算,這極大地限制了人民幣的流通范圍
因此,中國企業不能在國際貿易中以本幣交易,不能轉移外匯風險,也不能獲得降低外匯風險的好處
這種自由兌換只會增加投機,沒有任何利益可言
  二是監管制度不完善
雖然我國對經濟項目開放,但實際上仍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對外匯實行統一管理
因此,監管壓力很小
資本項目由國家逐步審批和計劃控制,幾乎不需要監管
實施貨幣自由兌換不是設立監管委員會來解決問題
它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建立一個完整的監控、預警和反應機制
這不僅需要中央銀行的能力,更需要整個社會相關經濟體制的完善
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表面上看,危機是由外匯市場和證券市場的國際熱錢投機引起的,但事實上,由于東南亞房地產過熱,巨大的泡沫經濟,匯率被完全高估,使國際熱錢有機利用
癥結在于監管制度不完善
因此,與中國的情況相比,我們只能說,實施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金融風險巨大,只會造成更大的危機
  第三,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效果
一旦人民幣自由兌換,中國對外債的管理也將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化,這增加了實施貨幣政策的難度
例如,當國內采取緊縮政策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內利率時,國內銀行和企業可以很容易地從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獲得低成本的資金來源
同時,由于國內高利率,國際熱錢也會大量涌入,削弱了緊縮的效果
  相反,當國內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而降低利率時,由于利率低,國內外資金流向其他國家,這也將使貨幣政策難以實現目標
此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利率仍然沒有市場化,結果更加不規則和不可預測

  第四,需要進一步加強微觀經濟基礎
微觀經濟基礎的健康與否,關系到國內企業能否在前所未有的同業競爭壓力面前生存,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從而影響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能否正常推進
一般來說,微觀經濟基礎是否健康有以下標準:一是企業部門是否具有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二是企業能否對利率、匯率等價格信號做出正常反應
但我國企業產權不明確、政府行為干預嚴重、積累率低、對銀行信貸資金過度依賴等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
  就像中國改革發展的光明前景和坎坷道路一樣,我們可以預見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道路上會有很多困難和問題
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需要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
人民幣可兌換應創造穩步推進的條件
文章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均為 外匯邦返傭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評論列表 (有 0 條評論,3人圍觀)
{音樂代碼}